科室团队照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科室团队照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锦城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科室介绍
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成立于1956年。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肺病专科、国家药品(中药)临床研究基地、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锦城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于2025年依托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组建。编制床位50张,设中西医结合呼吸、针灸、肿瘤、消化4个临床亚专业。
呼吸方向针对慢阻肺、哮喘及间质性肺疾病创新性地提出中西医结合防治的理论及方法,优势互补,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体系。针对慢性咳嗽提出了“疏风利咽、止咳化痰"的治疗理论,初步树立了中医治疗的院内品牌。
中西医结合消化方向针对急腹症、炎症性肠病、黄疸、肝硬化及消化性溃疡等疾病,采取针药结合、中药内服与外敷共用、口服与灌肠同施的多种中医药特色疗法,结合西医治疗技术和学术进展,形成了完善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
针灸方向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走出去” 为全院住院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形成多个有华西特色的针灸新技术医疗方案,提升患者满意度;形成了骨伤疼痛、消化功能障碍、骨代谢障碍、肢体瘫痪等四个特色专病门诊。
针对恶性肿瘤提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方案,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健脾扶正”、“益气温阳”、“扶正固本”等治疗法则,减少患者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锦城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精神为指导,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中西医并重,以“学贯中西、结合创新”为科训、恪守“医乃仁术”之宗旨,竭诚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特色技术
锦城医院开展多种中医特色技术,包括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包,超声联合中药外敷,耳穴治疗,中药灌肠,针灸理疗等,对多种常见病症(如咳嗽、呃逆、腹痛、腹胀、失眠等)及疑难杂症(顽固呃逆、神经源性膀胱等)均有良好疗效。
亚专业介绍
中西医结合科(消化专业)
中西医结合消化方向针对急腹症、炎症性肠病、黄疸、肝硬化及消化性溃疡等疾病,采取针药结合、中药内服与外敷共用、口服与灌肠同施的多种中医药特色疗法,结合西医治疗技术和学术进展,形成了完善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科(呼吸专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是一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高,卫生经济负担重。
中医学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位首先在肺,外邪侵袭,肺失宣降,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肺气受损,肺虚及肾,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肾俱虚;病程迁延日久,正虚难复,肺虚不主治节,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为瘀,进而瘀阻血脉。
因此,“肺肾气虚血瘀”是贯穿于疾病稳定期的基本病机。积极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是目前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研究的重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治疗应针对其基本病机采用“益气活血”法,通过提高机体免疫调节功能、改善血液动力学和流变学紊乱等机制以达到阻止病情发展和预防疾病反复发作、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等目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肺肾气虚血瘀”基础上常因感受外邪而致痰湿化热,出现咳嗽、痰量增加、咯痰黄稠、发热、舌苔黄厚或腻,脉滑数等痰热阻肺的临床症状,痰热阻肺证常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主要证候之一。“清热化痰”法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用中医治法之一,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症状。
已有的临床研究显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用“清热化痰”类方药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约15.2~20.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总显效率达75.3~82.1%,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弥补了西医治疗手段单一的不足,为治疗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开拓了新方法。该项目曾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成为四川省中管局重点专病建设单位。近年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中医管理局、省中医管理局和省科技厅等课题9项。
中西医结合科(针灸专业)
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针灸中心以中西医结合针灸医学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开展针灸医疗工作,同时承担研究生、进修生临床教学和科研任务。中心目前是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单位,四川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是西部针灸学科最重要的临床和教研基地之一。
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0人,高级职称4人,博士2人,硕士4人,均在全国或省专业学会担任理事、常务理事、副主任委员及委员等学术任职。曾获得中国针灸学会科技成果、四川省科技成果、成都市科技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及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等多种奖项。
中心目前开设4个专病门诊:中医骨筋伤疼痛门诊,中医风湿疼痛门诊,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门诊,中西医结合神经疾病门诊;开展针灸等中医药特色治疗,其中对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足痛、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各种急慢性肢体疼痛、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呃逆、急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急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不全性肠梗阻、胆囊炎;眩晕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瘫、中风后遗症、梅尼尔综合症、面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耳鸣耳聋、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复视;压力性尿失禁、肛门坠胀、肛周湿疹、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湿疹、口舌溃疡(疮)、痤疮;失眠、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状态(症)、痛经、月经不调;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病症采用各种针灸手段辅以中西医药物治疗的综合诊治尤具实力。
此外,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和人体生物电特性,运用穴位埋线、耳穴埋针、火罐、灸疗与中药膏方结合,中心长期开展亚健康状态评估、穴位贴敷、慢性疾病调养指导及穴位埋线减肥,为患者治疗提供客观定量参考指标及自我保健科学依据,促进康复。
中西医结合科(肿瘤专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在本专业领域拥有较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科研基础。长期承担了我国西南地区的中医肿瘤的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本专业由多名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的知名专家教授、中青年骨干医师共同组建而成,主要致力于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
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采用中西医并重的治疗模式,以“祛邪、扶正”为治疗原则,将放化疗等西医治疗手段和中医辨证治疗有机结合,开展个体化综合治疗,在运用西医先进的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的同时,以中药减少西医治疗手段的毒副反应,增强其疗效,保护病人顺利完成治疗,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康复方面疗效肯定,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并致力于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理、中药抗肿瘤耐药基因、活血化瘀类药物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
经过数十年医疗实践和临床研究,总结出了整套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增强放、化疗疗效,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的方法。中西医结合肿瘤姑息与康复治疗,针对肿瘤晚期无法进行放化疗治疗的患者,合理处理治人与治瘤、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形成“人瘤共存”思想,使患者得到合理的综合治疗,以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杜绝不当治疗和过度治疗。
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多项,进行了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抗复发与转移、逆转肿瘤耐药”等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并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抗肿瘤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单位,已承担和完成了十余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临床试验,并与慈善机构、大型跨国企业合作进行不定期的防癌、抗癌知识讲座以及赠药活动。
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全体医护人员,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为每位患者提供专业、真诚和细致的服务,以中西医两种疗法之长,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癌效果。